2004年11月10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一分钟发言
赵世霖

  “命案必破”有可能事与愿违
  蔡方华
  面对着中国警力严重不足、公安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、办案经费相对缺乏、许多地区侦破技术落后的现状,强调“命案必破”有可能导致两个误区:一是警方突破法律的限制,以错误的程序办案,甚至把错案人为地办成“铁案”;二是公安机关把有限的警力和财力投入到命案侦破中,忽略了日常社会治安的重要性。如果真的出现了这样的苗头,那就正应了“事与愿违”的老话。

  如何阻止举报信屡屡转回被举报人手里
  程春荣
  举报人对于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举报,本身就体现了公民对于国家的信任。同样,激励公民和违法腐败行为作斗争,就必须要给群众以信心,给群众以绝对的安全感。就大的范围来讲,要着力增强各单位为举报人保密的意识,完善泄密惩戒规定,以解除举报人的后顾之忧。国家应尽快制定有关法律、条例,做到有法可依,社会也要伸出援助之手,使举报人感到正义的支持。

  “考场危机”根源在于“考试大国”本身
  伍里川
  我们正面临一场深刻的诚信危机,这种危机由于考试净土被蚕食而加重——作为一个考试大国,考试在利益和规则的制衡中,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而离开了由规则所奠基的诚信与公平,直至规则本身被破坏,实际上动摇的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与秩序。由于愈演愈烈的文凭崇拜,“要害考试”并没有降低人们的期望值。尤其是谋职、升迁等功利性目标,在文凭万能思想的引导下,破坏考试规则的欲望反而更为肆无忌惮地表现出来。公民改变命运、获取利益惟有通过考试,而法规匹配和社会制衡的不足,使考试本身无力抗拒罪恶之手。
  政府部门必须正视“文件打架”问题
  朱慧松
  其实“文件打架”早已司空见惯。或是部门和部门之间文件“打架”,或是上级要求和下级规定“打架”。然而出现“文件打架”现象后,各部门不是尽快协调,及早解决,却往往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和面子而固执己见。这就苦了老百姓,真不知该听谁的,折腾来、折腾去,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到最后,连自己的损失也不知该向谁讨个说法。因此,该给有关部门敲响警钟了——群众利益才是最高利益。